“香山寶卷/序”的版本间的差异
< 香山寶卷
小 |
|||
(未显示同一用户的2个中间版本) | |||
第1行: | 第1行: | ||
作者:宋天竺普明禪師 | 作者:宋天竺普明禪師 | ||
− | {{子页面导航|香山寶卷||重刻觀世音菩薩本行經簡集卷上}} | + | {{子页面导航|香山寶卷||R1=重刻觀世音菩薩本行經簡集卷上}} |
宋普明禪師,于崇寧二年,八月十五日,在武林上天竺,獨坐其堂,三月已滿。忽見一老僧云:“公單修無上乘正真之道,獨接上根,焉能普濟。汝當代佛行化,三乘演暢,頓漸齊行,便可廣度中下羣情,公若如此,方報佛恩。”師問僧曰:“將何法可度於人?”僧答云:“吾觀此士人,與觀世音菩薩,宿有因緣。”就將菩薩行狀,畧說本末,流行於世,供養持念者,福不唐捐。此僧乃盡宣其由,言已,隱身而去。普明禪師一曆覽耳,遂即編成此卷。忽然觀世音菩薩,親現紫金相、手提淨瓶綠柳、駕雲而現,良久歸空。人皆見之,無不敬仰。後人聞已,愈加精進,以此流傳天下,永為警鑒。云爾。 | 宋普明禪師,于崇寧二年,八月十五日,在武林上天竺,獨坐其堂,三月已滿。忽見一老僧云:“公單修無上乘正真之道,獨接上根,焉能普濟。汝當代佛行化,三乘演暢,頓漸齊行,便可廣度中下羣情,公若如此,方報佛恩。”師問僧曰:“將何法可度於人?”僧答云:“吾觀此士人,與觀世音菩薩,宿有因緣。”就將菩薩行狀,畧說本末,流行於世,供養持念者,福不唐捐。此僧乃盡宣其由,言已,隱身而去。普明禪師一曆覽耳,遂即編成此卷。忽然觀世音菩薩,親現紫金相、手提淨瓶綠柳、駕雲而現,良久歸空。人皆見之,無不敬仰。後人聞已,愈加精進,以此流傳天下,永為警鑒。云爾。 | ||
+ | |||
+ | [[Category:香山寶卷]] |
2016年8月15日 (一) 19:57的最新版本
作者:宋天竺普明禪師
香山寶卷 | 重刻觀世音菩薩本行經簡集卷上 | > |
宋普明禪師,于崇寧二年,八月十五日,在武林上天竺,獨坐其堂,三月已滿。忽見一老僧云:“公單修無上乘正真之道,獨接上根,焉能普濟。汝當代佛行化,三乘演暢,頓漸齊行,便可廣度中下羣情,公若如此,方報佛恩。”師問僧曰:“將何法可度於人?”僧答云:“吾觀此士人,與觀世音菩薩,宿有因緣。”就將菩薩行狀,畧說本末,流行於世,供養持念者,福不唐捐。此僧乃盡宣其由,言已,隱身而去。普明禪師一曆覽耳,遂即編成此卷。忽然觀世音菩薩,親現紫金相、手提淨瓶綠柳、駕雲而現,良久歸空。人皆見之,無不敬仰。後人聞已,愈加精進,以此流傳天下,永為警鑒。云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