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第1行: |
第1行: |
− | -{T|用户:Grotton JX{{lang|el|ζ}} Donbrako/Psychology}-
| + | 这是沙盒,这个条目的创建纯属意外。 |
− | {{Info
| + | {{subst:User:Grotton_JXz_Donbrako/签名}} 2022年4月16日 (六) 14:23 (CST) |
− | |color= #f1Ad9d
| |
− | |leftimage= [[image:暴太郎战队Donbrothers标志垂直翻转.png|123px]]
| |
− | |text-style=color: #000000;
| |
− | |text= 本页面为[[用户:Grotton JXz Donbrako|'''GJD''']]所{{ruby|-{著}-|转}}心理学的基础科普/教学。<br>
| |
− | 借鉴资料出自[https://www.appsychprep.com/ APPsychPrep网站],<del>搬运</del>编辑时有改动。<br>
| |
− | [https://quizlet.com/hi_its_michelle/folders/ap-psych 原网站提供的QUIZLET复习资料,可供复习用]
| |
− | }}
| |
− | | |
− | {{Info
| |
− | |color= #1E90ff
| |
− | |leftimage= [[image:Ambox_currentevent.svg|25px]]
| |
− | |text-style=color: #000000;
| |
− | |text='''此页面中存在需要长期更新的内容及资料列表,现存条目中资料未必是最新。'''<br>
| |
− | {{Font|size=10px|另请编辑者注意:请不要在人物历程等相关内容中悬挂此模板。具体使用方法详见[[模板:长期关注及更新/doc|模板说明文档]]。}}
| |
− | }}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| |
− | [[File:暴太郎战队Donbrothers标志垂直翻转.png|100px|link=]]{{Font|color=#ff3010|size=25px|''' 废话不多说,让{{ruby|俺萌|我们}}开始学习心理学吧 '''}}[[File:暴太郎战队Donbrothers标志垂直翻转.png|100px|link=]]
| |
− | | |
− | ==-{心理学卷·其之壹·定意之史}-==
| |
− | {{External
| |
− | |image=MoegirlLibrary2014-half.png
| |
− | |link=library:
| |
− | |notice=
| |
− | |class=plainlinks
| |
− | |text=萌娘文库中的相关文章:
| |
− | <br>[[library:User:Grotton_JXz_Donbrako/Psychology/Chapter_1|Chapter 1 History & Approaches]]
| |
− | }}
| |
− | 作为一个专职研究[[植物大战僵尸|脑子]]、[[精神小伙|精神]]进程、[[辣眼睛|可视化举动]]、[[MUR猫|人与动物的成长与成熟]]、以及[[社交恐惧症|社会互动]]的学科,心理学在历史里曾经是[[哲♂学|哲学学科]]的一部分。历史上有数个哲学家都对心理研究提出了<del>大胆的</del>推测:
| |
− | *'''Rene Descartes(勒内▪笛卡尔)'''声称物理世界,即宇宙,无一不按照特定自然规则运行,生物如机械一般运作且行为均可预测。笛卡尔亦认为人类是这个推测的例外,理由是人类有思想。
| |
− | **笛卡尔的其余推测如下:身体与意念(思想)为完全没有关联的两种个体;[[三体|思想不可被观察]]且不受制于自然规则;'''思想与身体控制藉由松果腺(pineal gland)相接'''。
| |
− | *'''John Locke(约翰▪洛克)'''声称即便是思想也受制于自然规则;通过[[水经验|收集经验]]与个人理解,世界终可被人所了解,即'''经验主义(empiricism)''';人类生而为[[孙笨|白板(Tabula Rasa)]],所学的一切知识都是前人的经验。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将心理学的一个个的'''理论和思想'''组织起来,最好的方式就是将其'''分类'''为各种思想流派,即“分而治之”。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各个心理学流派都有其'''独特的方式'''来描述'''行为、心理过程和社会互动'''。<br>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(前)主流心理学流派介绍:
| |
− | *{{ruby|构造主义|Structuralism}}
| |
− | *{{ruby|功能主义|Functionalism}}
| |
− | *{{ruby|精神分析|Psychoanalysis}}
| |
− | *{{ruby|行为主义心理学|Behavioral}}
| |
− | *{{ruby|认知心理学|Cognitive}}
| |
− | *{{ruby|人本主义心理学|Humanistic}}
| |
− | *{{ruby|生物学|Biological}}/{{ruby|生物医学|Biomedical}}
| |
− | *{{ruby|社会文化|Sociocultural}}
| |
− | *{{ruby|生理心理社会|Biopsychosocial}}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{{hide|标题=大佬所作所为盘点(点击以展开)|内容=
| |
− | '''{{ruby|勒内▪笛卡尔|Rene Descartes}}''':
| |
− | *“物理世界/宇宙按照特定自然规则运行。”
| |
− | *“生物如机械一般运作且行为均可预测。人类是例外,人类有思想。”
| |
− | *“身体与意念/思想为完全没有关联的两种个体。”
| |
− | *“思想不可被观察且不受制于自然规则。”
| |
− | *'''思想与身体控制藉由{{ruby|松果腺|pineal gland}}相接'''。
| |
− | '''{{ruby|约翰▪洛克|John Locke}}''':
| |
− | *“思想受制于自然规则。”
| |
− | *“{{ruby|经验主义|empiricism}}:通过收集经验与个人理解,世界终可被人所了解。”
| |
− | *'''“人类生而为{{ruby|白板|tabula rasa}},所学的一切知识都是前人的经验。”'''
| |
− | '''{{ruby|威廉▪冯特|Wilhelm Wundt}}'''
| |
− | *在德国创立了'''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'''。
| |
− | *支持心理学的{{ruby|构造主义|Structuralism}}思想;构造主义的{{ruby|先驱|爹}}
| |
− | *构造主义是一种'''尝试将有关感知的知识''分解''成更细致与便于理解的部分'''的心理学主义。
| |
− | *'''当然现在构造主义已经被淘汰就是了。'''
| |
− | '''{{ruby|威廉▪詹姆斯|William James}}''':
| |
− | *出版了'''第一个'''正式的心理学教科书: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(心理学的原则)。
| |
− | *支持受达尔文进化论影响的心理学的{{ruby|功能主义|Functionalism}}思想。
| |
− | *功能主义是一种'''宣称人通过做出适应环境的行为<del>[[废话梗|以适应环境]]</del>以生存'''的心理学主义。
| |
− | **举个栗子,一个个 初生 的婴儿会藉着“哭”以生存,不哭的都活不了。
| |
− | *'''当然现在功能主义也已经被淘汰就是了。'''
| |
− | '''{{ruby|马克斯·韦特海默|Max Wertheimer}}''':
| |
− | *反对[[三国杀:甘宁|拆拆拆(分解)]],即构造主义。
| |
− | *支持{{ruby|格式塔心理学|Gestalt Psychology}},又称“完形心理学”。
| |
− | *你 看 到 了 多 少 个 三 角 形
| |
− | <img src="https://www.strategic-planet.com/wp-content/uploads/2012/08/Principle-of-Closure.png" style="width:432px" />
| |
− | *'''当然现在Gestalt心理学也已经被淘汰就是了。'''
| |
− | **不过有些概念传到了'''认知心理学'''并加以修改和完善。
| |
− | '''{{ruby|西格蒙德·弗洛伊德|Sigmund Freud}}''':
| |
− | *解释了潜意识、梦等心理作用对行为产生的影响。
| |
− | *{{ruby|精神分析|Psychoanalysis}}是与“潜意识”相关的理论研究。
| |
− | *精神分析对帮助与治疗心理疾病有大用。
| |
− | *“‘潜意识’控制着人类大部分的思想和行为。”
| |
− | *“专家探索与观察潜意识中的‘冲动与记忆’与其影响我们行为的方式。”
| |
− | '''{{ruby|伊万·巴甫洛夫|Ivan Pavlov}}'''
| |
− | *<del>第1个要介绍的</del>研究'''{{ruby|行为主义心理学|Behaviorism}}'''的<del>生理学家与</del>心理学家。
| |
− | *(通过研究狗狗的消化系统)发现并提出了{{ruby|<del>古典</del>经典制约|Classical Conditioning}},即条件反射。
| |
− | *'''典中典之巴甫洛夫的狗.jpg'''
| |
− | <img src="https://files.passeidireto.com/1e583d98-f2f3-472b-9a3c-9cd74f3c16e8/bg3.png" style="width:432px" />
| |
− | *''条件反射前:好吃的→🥵(无条件反应)''
| |
− | *''条件反射前:音叉→(无反应)''
| |
− | *''条件反射中:好吃的+音叉→🥵(无条件反应)''
| |
− | *''条件反射后:音叉→🥵(条件反应)''
| |
− | '''{{ruby|约翰·华生|John Watson}}'''
| |
− | *<del>第2个要介绍的</del>研究'''{{ruby|行为主义心理学|Behaviorism}}'''的心理学家。
| |
− | *合作进行了“{{ruby|小艾伯特实验|Little Albert Experiment}}”:小男童以前怕'''噪音'''&不怕'''小白鼠''',实验进行时小男童靠近'''小白鼠'''就会听到'''噪音'''然后[[我是oo,我现在慌得一比|慌]],最后小男童怕'''小白鼠'''了。
| |
− | '''{{ruby|伯尔赫斯·弗雷德里克·斯金纳|Burrhus Frederic Skinner}}(B. F. Skinner)'''
| |
− | *<del>第3个要介绍的</del>研究'''{{ruby|行为主义心理学|Behaviorism}}'''的心理学家。
| |
− | *补充了{{ruby|行为主义心理学|Behaviorism}}的基本概念,包括{{ruby|(正面)强化(鼓励)|reinforcement}}和{{ruby|惩罚|punishment}}。
| |
− | *(制造并提出了{{ruby|斯金纳箱|Skinner Box}}、即{{ruby|操 作 性 条 件 反 射 室|Operant Conditioning Chamber}}的概念:把小动物关在一个带按钮和给予装置的[[第一人称射击游戏|盒]]子,使得按钮被按上后就可以通过给予装置送上内置的小吃,再瞅瞅小动物能不能学会按按钮拿小吃吃。)
| |
− | '''{{ruby|亚伯拉罕·马斯洛|Abraham Maslow}}'''与'''{{ruby|卡尔·罗杰斯|Carl Rogers}}'''
| |
− | *研究{{ruby|人本主义(心理学)观点|Humanistic Perspective}}的“关键”大佬两位。
| |
− | *人本主义(心理学)观点强调独立选择与自由意志,这种观点与{{ruby|认知心理学|Psychoanalysis}}、{{ruby|行为主义心理学|Behaviorism}}等学派所提出的“行为已被测定”观点相反。
| |
− | *[[究极前辈|“人类被生理需求、情感需求与精神需求所引导,自行判断如何行事。”]]
| |
− | *'''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.jpg'''
| |
− | <img src="https://pic2.zhimg.com/80/v2-6f8faa06968fef586af49df3ab916fd9_720w.jpg" style="width:648px" />
| |
− | |width=432px}}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其余流派介绍:
| |
− | *'''{{ruby|生物心理学|Biopsychology}}''':
| |
− | **通过直球对照'''生物过程'''以解释行为和人类思维,包括'''[[安娜·艾玛莉|激素]]、遗传学、神经递质、{{ruby|疾病|[[七海(虚拟UP主)|YBB]]}}、{{ruby|脑损伤|脑残}}'''等。
| |
− | *'''{{ruby|进化心理学|Evolutionary Psychology}}'''
| |
− | **通过根据进化论相关的“自然选择论”(即'''适者生存''')来研究人类的思想和行为。
| |
− | **“心理学的于生存有利的“特征”会随着遗传'''传递下去'''。”
| |
− | *'''{{ruby|认知心理学视角|Cognitive Perspective}}'''
| |
− | **根据人们'''解释&处理&记忆信息的方式'''查验“行为与思想”。
| |
− | **用目标人物对社交场合的看法去理解此人外向的程度。
| |
− | **'''心理学研究大佬{{ruby|让·皮亚杰|Jean Piaget}}'''所著的的'''{{ruby|认知发展理论|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}}'''侧重于人类的思维从婴儿到成人的这段时间的发展的方式。
| |
− | *'''{{ruby|社会文化心理学|Sociocultural Psychology}}'''
| |
− | **研究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人群的思想和行为有何不同,强调文化对人群的行为和思考方式的影响。
| |
− | **问题研究举例:“文化对于群体的局部与单一个体的构筑有多少占比?”“什么样的行为在某些地区是合适的,而在其他地区则不合适?”
| |
− | *'''{{ruby|生物心理社会模型|Biopsychosocial Model}}'''
| |
− | **承认人类的思维和行为是由生物、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。
| |
− | **例如,{{ruby|厌食症|anorexia}}可以解释为具有生物学、心理和文化原因。
| |
− | ……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咱简简单单总个{{ruby|结吧|[[口吃|??]]}}。'''wikitable起——!'''
| |
− | {|class=wikitable
| |
− | |'''{{ruby|研究方向|Approach}}'''||'''{{ruby|行事之源|Cause of Behavior}}'''||'''{{ruby|调查之法|Method for Investigation}}'''
| |
− | |-
| |
− | |{{ruby|生物学|Biological}}||{{ruby|基因|Genes}},{{ruby|荷尔蒙/激素|hormones}},{{ruby|生理学|physiology}},{{ruby|大脑|brain}},{{ruby|身体|body}}||{{ruby|脑部扫描|Brain scans}},{{ruby|基因分析|genetic analysis}},{{ruby|生理学|physiology}}/{{ruby|生物学|biology}} {{ruby|研究|investigating}}
| |
− | |-
| |
− | |{{ruby|认知心理学|Cognitive}}||{{ruby|个人思想|Personal thoughts}},{{ruby|思考模式|thinking patterns}},{{ruby|大脑进程|brain processes}},{{ruby|神经网络|neural networks}}||{{ruby|研究思想和思维模式|Investigating thoughts and patterns of thinking}}与{{ruby|与大脑的计算机模型进行类比|making analogies with computer models about the brain}}
| |
− | |-
| |
− | |{{ruby|构造主义心理学|Structuralism}}||||{{ruby|自我检查/内省研究|Introspection studies}}
| |
− | |-
| |
− | |{{ruby|功能主义心理学|Functionalism}}||{{ruby|自然选择|Natural selection}}||{{ruby|物种比较|Species comparison}}
| |
− | |-
| |
− | |{{ruby|人文主义心理学|Humanistic}}||{{ruby|自我概念/我🎤谁|Self-concept}},{{ruby|自尊|self-esteem}}||{{ruby|[[话痨|谈话疗法]]|Talk-therapy}}
| |
− | |-
| |
− | |{{ruby|精神分析|Psychoanalytic}}/{{ruby|动态心理学|Dynamic}}||{{ruby|潜意识|Unconscious mind}},{{ruby|创伤|trauma}}||{{ruby|梦境分析|Dream analysis}},{{ruby|谈话疗法|talk-therapy}}
| |
− | |-
| |
− | |{{ruby|行为主义心理学|Behavioral}}||{{ruby|接收刺激(S)后的回应(R)|S/R responses}},{{ruby|强化(奖励)|reinforcement}}/{{ruby|惩罚|punishment}}||{{ruby|了解之前的奖惩(历史)|Understanding previous reinforcement/punishment (history)}}
| |
− | |-
| |
− | |{{ruby|社会文化心理学|Sociocultural}}||{{ruby|文化背景滴差异|Differences in cultural background}}||{{ruby|跨文化研究|Cross-cultural studies}}
| |
− | |-
| |
− | |{{ruby|进化论|Evolutionary}}<br><del>(跟功能主义好像哦)<del>||{{ruby|自然选择|Natural selection}}||{{ruby|遗传分析|Genetic analysis}},{{ruby|物种比较|Species comparison}}
| |
− | |-
| |
− | |{{ruby|格式塔(完型)心理学|Gestalt Psychology}}||{{ruby|感觉与知觉处理|Sensory/Perception processing}}||
| |
− | |-
| |
− | |{{ruby|生物心理社会模型|Biopsychosocial Model}}||{{ruby|通过多个(≥2个)思想流派以理解行为[[oo就算成功|就算成功]]|Aims to understand behavior through multiple schools of thought}}||
| |
− | |}
| |
− | ----
| |
− | | |
− | ==-{心理学卷·其之贰·測查之方}-==
| |
− | {{External | |
− | |image=MoegirlLibrary2014-half.png
| |
− | |link=library:
| |
− | |notice=
| |
− | |class=plainlinks
| |
− | |text=萌娘文库中的相关文章:
| |
− | <br>[[library:User:Grotton_JXz_Donbrako/Psychology/Chapter_2|Chapter 2 Methods]]
| |
− | }} | |
− | “有何妙法可助心理学测查研究?”<del>宇宙中曾经回响着这道千年谜题。</del>
| |
− | 现可知,测查与研究心理学,少不了{{ruby|'''科学法'''|Scientific Method}},五步方可解疑立证,即:
| |
− | #Question,即<del>[[搞事情|制造'''问题''']]</del>提出'''问题'''.
| |
− | #Hypothesis,即根据所持问题提出'''假设'''。
| |
− | #Prediction,即根据所持假设提出'''论证'''。
| |
− | #Data,即根据所持论证提炼并整理出'''数据'''。
| |
− | #Interpretation,即根据所持数据'''解释,解答'''。
| |
− | {{ruby|后视偏差|Hindsight Bias}},即事后[[派对浪客诸葛孔明|诸葛亮]],定义就是“早该怎样怎样做了”“如果我怎样怎样做就会更好”这样想(当时可没想到)。
| |
− | *然而科学的目的为“预测”,即在到达结果之前就定出结果。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提出的'''{{ruby|问题|Question}}'''通常会求出两种变量之间的联系,比如“学习和成绩的增减比例”。
| |
− | <br><br>
| |
− | 所谓'''{{ruby|假设|Hypothesis}}'''即对事件的预测,其通常为“if和what”之类的疑问式说法。例:“如何衡量幸福?”。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'''{{ruby|自变量|Independent Variable}}''':独立的,影响'''因变量'''的变量。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'''{{ruby|因变量|Dependent Variable}}''':不独立的,依赖于'''自变量'''的变量。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'''{{ruby|理论|Theory}}''':解释广泛现象的宗旨和目标。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'''{{ruby|操作(性)定义|Operational Definitions}}''':“研究变量需要{{ruby|可量化|Quantifiable}}和{{ruby|可观察|Observable}}”的定义,需“{{ruby|操作上定义|Operationally Defined}}”
| |
− | *“研究旨在'''有效'''和'''可靠'''”
| |
− | '''{{ruby|效度|Validity}}'''指是否对预测标准的衡量的内容衡量成功,“如果有一个目标体重秤,上面写着你的体重是100lb(≈45kg),而其余的体重秤上所测的体重都是180lb(≈82kg),那么这个体重秤就没有效度。”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'''{{ruby|可靠性|Reliability}}'''指在{{ruby|相似|像啊 很像啊}}的条件下能否产生相同的结果,“如果你踩在目标体重秤上,它说100lb(≈45kg),5分钟后再次踩到该目标体重秤上,所测的体重是180lb(≈82kg),那么这个体重秤就没有可靠性。”
| |
− | *“研究旨在'''有效'''和'''可靠'''”<del>[[既视感|诶?]]</del>
| |
− | '''{{ruby|参与者|Participants}}'''是研究中的接受研究者,或为人或为物。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'''{{ruby|采样|Sampling}}'''是对参与者的甄选。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'''{{ruby|群体|Population}}'''是用以采样的个体总集。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'''{{ruby|代表|Representative}}'''是“准确”反映群体的样品。
| |
− | <br><br>
| |
− | 声明:'''“在一大群人中穿一件红衬衫会让你更受关注。”'''
| |
− | *啥是假设?
| |
− | *在操作上须定义啥?
| |
− | *样本是啥?
| |
− | *群体是啥?
| |
− | *样品有无代表性?
| |
− | <del>这些问题就留给大家思考思考锻炼脑脑,答案就不公布了</del>
| |
− | <br><br>
| |
− | *'''{{ruby|随机选择|Random Selection}}'''指群体中的每个个体“都有平等的机会被选中”。
| |
− | <del>问题是如何在前面的例子中随机选择?</del>
| |
− | *'''{{ruby|分层抽样|Stratified Sampling}}'''允许研究人员确保样本(在自定义标准)上“代表总体”的过程。
| |
− | “如果研究不同种族群体对调查的反应是否不同,研究员可以选择 10 位高加索人、10 位亚洲人、10 位非洲裔美国人……”
| |
− | *心理学家更推崇'''{{ruby|实验|Experiments}}''',因为它们可以建立'''{{ruby|因果关系|Cause-effect Relationship}}'''。
| |
− | '''{{ruby|实验室实验|Laboratory Experiments}}'''在(也只能在)实验室中进行。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'''{{ruby|现场实验|Field Experiments}}'''是在“真实世界”,即实验室外中进行的实验。 研究人员走出实验室以操纵变量并观察效果。
| |
− | *'''{{ruby|混杂变量|Confounding Variable}}'''是{{ruby|实验控制|Experimental Controls}}和{{ruby|控制条件|Control Conditions}}之间的差异,自变量(独立)除外。
| |
− | 研究人员必须尝试隔离所持有的变量或者“控制混杂变量”。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“如果我正在研究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是否与更好的成绩相关,那么除了学习之外,还有哪些变量可能会影响这种关系?”
| |
− | <br><br>
| |
− | 一个实验必须有一个'''{{ruby|对照组|Control Group}}'''和一个'''{{ruby|实验组|Experimental Group}}'''。对照组不接收自变量,实验组接收自变量。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“跑步前喝咖啡可以让你跑得更快。”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收集样本后,谁是'''实验组''',谁是'''对照组'''(,自变量是啥玩意儿<del>,[[后掠翼奔跑|跑步]]吗</del>)?
| |
− | <br><br>
| |
− | *'''{{ruby|分配|Assignment}}'''是将参与者放入实验组或控制组的过程。
| |
− | *'''{{ruby|随机分配|Random Assignment}}''':分配到对照组或实验组的过程“是随机滴”。
| |
− | *'''{{ruby|参与者相关的|Participant-relevant}}{{ruby|混杂变量|Confounding Variable}}'''指的是若参与者“有机会选择”加入哪个组,结果可能会“有偏差”。
| |
− | *'''{{ruby|成组匹配|Group-matching}}''':根据自定义标准将个题分配到一组的,如果需要匹配性取向、眼睛颜色、肤色等变量。
| |
− | *'''{{ruby|与情境相关的|Situation-relevant}}{{ruby|混杂变量|Confounding Variable}}''':进行实验时,实验组和对照组“必须处于相同的环境中”。
| |
− | *'''{{ruby|实验偏差|Experimental Bias}}''':研究人员倾向于以不同方式对待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成员。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{{ruby|控制偏差|Controlling For Bias}}: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单盲:参与者对身处实验组还是对照组“不知情”。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双盲:不仅参与者,研究人员也不知情。
| |
− | <br><br>
| |
− | '''{{ruby|安慰剂|Placebo}}'''是一种没有治疗作用(或者直接说:没用)的物质,通常用于对照组以测试新药。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'''{{ruby|安慰剂效应|Placebo Effect}}''':参与者“感受到了安慰”,然而实际上屁用没有,换句话说所谓的测试效果不存在,[[成龙#网络文化|再多真也是假的]]。
| |
− | <br><br>
| |
− | '''{{ruby|相关(研究)法|Correlation Method}}'''(研究的就是“相关”本身,)是一种统计量度,表明多个(≥2个)变量“波动的程度”与“变量之间的关系”(没有原因)。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'''“相关不等于因果。”'''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<img src="https://i0.wp.com/theintactone.com/wp-content/uploads/2019/05/2.1-3.jpg" style="width:432px" />
| |
− | *'''{{ruby|正相关|Positive Correlation}}'''意味着一件事的存在预示着另一件事的“存在”。
| |
− | *'''{{ruby|负相关|Negative Correlation}}'''意味着一件事的存在预示着另一件事的“不存在”。
| |
− | 有时研究相关性(而非操纵研究)是最好的研究方法,因为有些数据无法在实验中操纵,比如{{ruby|天气|今日もいい天気}}。
| |
− | <br><br>
| |
− | <del>什么是'''调查(Survey)'''?调查就是调查。</del>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进行调查要求参与者填写问卷。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使用调查{{ruby|方法|Method}}意味着无法控制某些混杂变量:调查受{{ruby|社会期望效应|Social Desirability Effect}}的影响,即被调查者偏向于回答会被他人看好的回答。
| |
− | <br><br>
| |
− | '''{{ruby|自然主义观察|Naturalistic Observation}}''':研究员以不干扰的方式外出观察参与者的自然栖息地;与'''{{ruby|实地实验|Field Experiments}}'''不同,研究员“不会干预”。
| |
− | <br><br>
| |
− | '''{{ruby|案例研究法|Case Study Method}}''',常用于'''{{ruby|临床心理学|Clinical Psychology}}''',使研究员能够针对性地研究和了解{{ruby|一小群|(至少一个)}}人,不过无法用于解析大众就是了。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例子一个:研究一种{{ruby|罕见|<del>[[东雪莲|罕见]]}}</del>]]的心理障碍。
| |
− | <br><br>
| |
− | '''{{ruby|伦理考虑|Ethical Considerations}}'''是人类和动物研究的主要部分。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'''{{ruby|美国心理学会|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}} (简称APA) 为此研究制定了指南,即“美国心理学会伦理准则(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Ethical Guidelines)”。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动物相关实验的准则:
| |
− | *必须有明确的科学目的。
| |
− | *研究问题一定很重要。
| |
− | *选择的动物必须适合该问题。
| |
− | *必须以人道的方式照顾动物。
| |
− | *动物必须合法获得。
| |
− | *实验程序必须是尽可能减少痛苦的程序。
| |
− | 人类相关实验的准则:
| |
− | *没有胁迫(参与必须是自愿的)。
| |
− | *知情同意(参与者知道并同意你在做什么)。
| |
− | *匿名与保密:参与者隐私受到保护。
| |
− | *身体风险与心理风险尽可能要少。
| |
− | *汇报:实验完成后,你须告知参与者实验的性质。
| |
− | ----
| |
− | | |
− | ==-{心理学卷·其之贰·測查之方·補卷·統計之法}-==
| |
− | {{External
| |
− | |image=MoegirlLibrary2014-half.png
| |
− | |link=library:
| |
− | |notice=
| |
− | |class=plainlinks
| |
− | |text=萌娘文库中的相关文章:
| |
− | <br>[[library:User:Grotton_JXz_Donbrako/Psychology/Chapter_2%2B|Chapter 2+ Methods Statistics]]
| |
− | }}
| |
− | '''{{ruby|描述统计学|Descriptive Statistics}}'''以描绘总结相关问题的数据做统计而闻名,多用于对数字为主的数据做统计与分析。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描绘统计学所涉及的问题包括数值记录,比如[[假面骑士OOO|假面骑士OOO]][[假面骑士OOO(骑士)|到底有多少最终形态]],[[六学|孙悟空到底有多少女朋友]]......
| |
− | <br><br>
| |
− | '''{{ruby|集中趋势度量/趋中量数|Measures of Central Tendency}}'''表示数据的中心与集中,最常见的'''{{ruby|集中趋势度量/趋中量数|Measures of Central Tendency}}'''为(算数)平均数、中位数及众数:
| |
− | *(算数)平均数就是“总量除以数据数量”。
| |
− | **比如[[暴太郎战队咚兄弟组|某剧的'''两位'''<del>皮套人</del>战士]]的总身高为'''320公分(三米二)''',算平均数可得出这俩的平均身高为320公分÷2人='''160公分(一米六)'''
| |
− | *'''中位数'''就是数据{{ruby|从小到大排列|从大到小排列也行}}最中间的数:如果数据数量为'''奇数'''那中位数就是第X个数,X是数据数量除以二(不为整数)再添至整数;如果数据数量为'''偶数'''那中位数就是第X个数和第X+1个数两个数的平均数,X是数据数量除以二。
| |
− | **1 3 5 7 8 10 12(已排序)的中位数是7,位置在{{ruby|7|数据数量}}÷2=3.5,添至4,既第4个数“7”。
| |
− | **4 6 9 11(已排序)的中位数是7.5,为位置在{{ruby|4|数据数量}}÷2=2与位置在2+1的两个数的平均数,即“(6+9)÷2”。
| |
− | *'''众数'''就是数据组里出现的最多的单个数据。除非所有数据的存在次数[[完全一致]](这就意味着'''没有'''众数),多个数据的存在次数同时为最多时就都是众数(有多个众数存在)。
| |
− | **[[User:Grotton_JXz_Donbrako|7 18 15 20 20 15 0 14 10 24 0 26 4 15 14 2 8 1 11 15]]的众数就是15。(1,2,4,7,8,11,24,26×1;0,14,18,20×2;15×4)
| |
− | <br><br>
| |
− | '''{{ruby|正态分布|Normal Distribution}}''',又称高斯分布,是一个以贝壳式/钟型('''︵''')曲线图将随机数据的分布展示的分布函数。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集中趋势度量/趋中量数属于正态分布的一部分。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在正态分布的情况下,平均数、中位数与众数都是0。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<img src="https://pic2.zhimg.com/80/v2-993c1ac6d376523e252790a209998177_720w.jpg?source=1940ef5c" style="width:432px" />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'''如图所示,负偏态即右偏态,正偏态即左偏态。'''
| |
− | <br><br>
| |
− | (分割线)
| |
− | <br><br>
| |
− | {{ruby|'''差异量数/离中趋势量数'''|Measures of Variability}}是描述数据{{ruby|集中程度|离中差异情况}}和{{ruby|向中间靠拢程度|离散程度}}的一种统计学。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其包括{{ruby|范围|Range<del>r</del>}},{{ruby|方差|Variance|}}与{{ruby|标准差/均方差|Standard Deviation}}。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*'''范围'''即最大值数据与最小值数据的差,比如在【1, 2, 3, 4, 5, 6, 7, 8, 9】里,9最大1最小,范围就是9-1=8。
| |
− | *'''方差'''即“{{ruby|集中程度|离中差异情况}}”,有计算公式,最常见公式为【σ'''²'''=Σ(数据 - 平均数)²÷数据个数】(Σ为所有的[[野兽先辈女子说#名言|一个一个,一个一个一个......]])
| |
− | <img src="https://pic.baike.soso.com/ugc/baikepic2/13473/20201014174231-1663372942_png_291_88_3994.jpg/0" style="width:432px" />
| |
− | *'''标准差'''即{{ruby|向中间靠拢程度|离散程度}},有计算公式,最常见公式为{{ruby|【√方差】|方差的算术平方根}}(σ='''√'''(Σ(数据 - 平均数)²÷数据个数))
| |
− | <img src="https://pic.baike.soso.com/ugc/baikepic2/10154/20170623085944-623450620.jpg/800" style="width:432px" />
| |
− | <br><br>
| |
− | {{ruby|'''标准正态分布'''|Standard Normal Distribution}}是一个平均数(μ)为0、标准差(σ)为1的{{ruby|正态分布|钟型曲线}},所以是数一数二的标准。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距平均值小于 '''一''' 标准差的数据达到68%,小于 '''二''' 标准差的数据达到95%,小于 '''三''' 标准差的数据达到99.7%。这就是68-95-99.7法则。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<img src="https://i0.wp.com/statisticsbyjim.com/wp-content/uploads/2021/08/empirical_rule_graph2.png?fit=572%2C384&ssl=1" style="width:432px" />
| |
− | <br><br>
| |
− | {{ruby|'''<del>[[奥特曼:泽塔|泽塔]]</del>标准分数'''|Z-Score}}就是一个测量数据和平均数距离的纯数字标记,用以提供诸如“''数据''离''平均数''有多少''标准差''”的信息。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'''标准分数'''有公式,为【(数据 - 平均数)÷标准差】。
| |
− | <br><br>
| |
− | {{ruby|百分比排名|Percentile Ranking}}即'''<del>[[奥特曼:泽塔|泽塔]]</del>分数'''距0的距离。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<img src="https://pic1.zhimg.com/80/v2-f51689d3f50addea1e73b67763b8a01c_720w.jpg" style="width:432px" />
| |
− | ----
| |
− | | |
− | ==-{心理学卷·其之叁·行為之基}-==
| |
− | 待补充
| |
− | ----
| |
− | | |
− | ==-{心理学卷·其之肆·感知之會}-==
| |
− | '''{{ruby|感觉|Sensation}}和{{ruby|感受|Perception}}是不一样的。'''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'''{{ruby|感觉|Sensation}}'''即以五感为首的知觉;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'''{{ruby|感受|Perception}}'''则为收到感觉后以情绪为首的反应。
| |
− | <br><br>
| |
− | 人有'''{{ruby|感官|sense}}''',为接收'''{{ruby|刺激|stimulus}}'''为感觉(包括视听味嗅触)的{{ruby|受体|receptor}},或接收器。
| |
− | *神经生物学中的'''{{ruby|刺激|stimulus}}'''概念为光与低温高温等'''传递于体内的能量'''。
| |
− | *其可激发{{ruby|神经冲动|neural impulses}},此举动被称为{{ruby|传导|transduction}}。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{{ruby|'''感觉适应'''|sensory adaptation}}:对于持续的刺激人会'''麻💧'''而不再对收到刺激有反应;故事举例:《狼来了》。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'''感觉'''{{ruby|'''习惯化'''|habituation}}:当新的刺激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的时候,接收器渐渐地就习惯了这新刺激。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{{ruby|'''鸡尾酒会效应'''|Cocktail Party Effect}}:也叫{{ruby|选择性关注|selective attention}},就是将注意力集中在特定部分而过滤掉其他接收的信息。
| |
− | <br><br>
| |
− | '''视觉介绍'''
| |
− | <br><br>
| |
− | 可见光是电磁波谱的<del>非常少的</del>一部分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<img src="https://rmrbcmsonline.peopleapp.com/upload/zw/bjh_image/1582540396_0b6b3de52ff25d17e7f10693806cc48e.png" style="width:432px" />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事物之所以能被看到有颜色,是因为光线反射的波长入了眼所呈现出来的。
| |
− | *比如{{color|#b45A56|'''朱砂'''}}反射{{color|#b45A56|'''朱砂红'''}}相关的波长,[[oo来x完了|其他的波长一来全吸收了]]。
| |
− | *[[围棋]]中的黑棋吸收所有的波长,白棋反射所有的波长。
| |
− | <br><br>
| |
− | '''"光透过{{ruby|眼角膜|Cornea}}射入眼睛。"'''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'''"光穿过{{ruby|瞳孔|Pupil}}。"'''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'''"{{ruby|透镜|Lens}}将光集中再送到{{ruby|视网膜|Retina}}。"'''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'''"光之能量转换为{{ruby|神经能量|Neural Energy}}。"'''
| |
− | *{{ruby|'''眼角膜'''|cornea}}:聚焦并传送光线至瞳孔。
| |
− | *{{ruby|'''瞳孔'''|pupil}}:{{ruby|虹膜|iris}}中心的洞,作用为允许光线冲向视网膜。
| |
− | *{{ruby|'''视网膜'''|retina}}:将光转换成神经能量,能量再由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开送。
| |
− | *{{ruby|'''视网膜中央凹'''|f o v e a}}:视网膜中央的凹陷,也是视网膜中视觉(辨色力、分辨力)最敏锐的区域。
| |
− | **视野的中心在此集中,视锥在此尤其专注。
| |
− | *{{ruby|'''视杆'''|rods}}和{{ruby|'''视锥'''|cones}}是视网膜内的受体。
| |
− | **视杆感受(弱光)光刺激,视锥感受强光和颜色。
| |
− | **视杆和谁追受到光线刺激,就将(被转换的神经)能量传到第二层视觉细胞:双极细胞。
| |
− | *{{ruby|'''双极细胞'''|bipolar cells}}将能量送到睫状神经节细胞。
| |
− | *睫状<del>杠铃</del>{{ruby|'''神经节细胞'''|ganglion cells}}:构成{{ruby|视神经|optic nerve}},将能量送至大脑里的{{ruby|丘脑|thalamus}}。
| |
− | | |
− | | |
− | | |
− | 待补充
| |
− | ----
| |
− | | |
− | ==-{心理学卷·其之伍·意識之態}-==
| |
− | 待补充
| |
− | ----
| |
− | | |
− | ==-{心理学卷·其之陆·學習之理}-==
| |
− | 待补充
| |
− | ----
| |
− | | |
− | ==-{心理学卷·其之柒·認知之律}-==
| |
− | 待补充
| |
− | ----
| |
− | | |
− | ==-{心理学卷·其之捌·動機之激}-==
| |
− | 待补充
| |
− | ----
| |
− | | |
− | ==-{心理学卷·其之玖·發展之學}-==
| |
− | 待补充
| |
− | ----
| |
− | | |
− | ==-{心理学卷·其之拾·人格之論}-==
| |
− | 待补充
| |
− | ----
| |
− | | |
− | ==-{心理学卷·其之拾壹·測驗之差}-==
| |
− | '''{{font|size=21px|你 的 智 商 在 几 层 ?}}'''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<img src="https://mms0.baidu.com/it/u=940753966,347676&fm=253" style="width:432px" />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(100算正常捏。)
| |
− | <br><br>
| |
− | '''{{ruby|弗朗西斯·高尔顿|Francis Galton}}'''曾经是研究{{ruby|人类智能|Human Intelligence}}滴“先驱”。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这位大佬乐于去思考“人类的本领是否/可否为遗传所赐”<del>,并提议数算多种程度的杰出人物的亲属数量</del>。
| |
− | <br><br>
| |
− | '''{{ruby|标准化测验|Standardized tests}}''':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该测验已在(特定的高度相似的)人群中进行测试过,并已颁布了标准成绩。
| |
− | <br><br>
| |
− | '''{{ruby|标准化样本|Standardized Sample}}'''<del>即标准化样本,</del>为方便分析而从全局信息中抽出的局部信息(优势为使得不必长时间分析重复信息)。<br>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'''{{ruby|心理测量师|Psychometricians}}''',即搞测试的,会统计分析以找出哪些测试用问题是合适与恰当的;换句话说就是题目不能设置得“无脑和低难度”,也不能“通过高难度折磨答题者”。<br>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“粗略地说,'''{{ruby|标准化|Standardized}}'''的意思是,如果你在 2021 年 10 月参加了 SSAT 考试,然后在 2022 年 10 月又参加了一次SSAT考试,并假设你的数学能力、阅读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没有下降,那么你在两项考试中的分数应该大致相同。(请注意,如果您在第二次考试中更加努力地学习,那么该分数有大概率会提高)”
| |
− | <br><br>
| |
− | *'''信度系数即测量一致性的指标'''
| |
− | '''{{ruby|分半信度|Split-half Reliability}}'''的概念指的是将单知识的测试“<del>[[切割能力|切割]]</del>分成两半”,使两组接受测试人员一组做一半考试。<br>
| |
− | 测试的两组分数可经过统计以分析出相关性:若两组成绩接近满分切且数据相近,则证明其有<del>副本</del>{{ruby|'''复本信度'''|'''Equivalent-form Reliability'''}},又称等价系数。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'''{{ruby|重测信度|Test-retest Reliability}}'''是指[[这瓜保熟吗|有一个人前来]]考出的“某次考试的分数”与“后续的考试分数”之间的关联。
| |
− | <br><br>
| |
− | *'''效度是指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的程度'''
| |
− | '''{{ruby|表面效度|Face Validity}}'''是一种肤浅(superficial)的有效度,即衡量准确性的标准“并非最可靠的衡量标准”,比如'''“[[只要五官长得好,三观跟着五官跑]]”'''<del>[[你那是馋她的身子]]</del>。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'''{{ruby|内容效度|Content Validity}}'''指优质的“反映被测量者的‘考量科目(如知识掌握,打野水平)’的范围(广度和深度)”的测量:如果寻找一位医生以治疗疾病<del>,吃[[苹果]]是一个好选择()</del>,更好的<del>查成分</del>考量方式可以是查询医生的教育程度、临床记录、声誉等。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'''{{ruby|效标关联效度|Criterion-Related Validity}}'''被分为两派:'''{{ruby|同时效度|}}'''是衡量“拥有特征数量”的指标,'''{{ruby|预测效度|}}'''是衡量“未来表现”的指标。<br>
| |
− | '''{{ruby|结构效度|Construct Validity}}'''即测量“被测量者声称要测量的内容”,或称对实验设计质量的评估:“我的实验是否测量了它应该测量的结构?”'''(如果你没有结构效度,你会从实验中得出错误的结论)'''。<br>
| |
− | *关联文章:[https://baijiahao.baidu.com/s?id=1727028983830260277 '''你不知道的信度和效度''']
| |
− | <br><br>
| |
− | '''{{ruby|能力倾向测试|Aptitude Tests}}''':预测未来表现;专注于“预测”有效性;评估“更常规”的能力(这些能力可能是先天的或在很久以前得到的)。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'''{{ruby|成就测试|Achievement Tests}}''':评估当前表现;专注于“内容”有效性;评估(最近学到)的“更具体”的能力。
| |
− | <br><br>
| |
− | '''{{ruby|速度测试|Speed Test}}'''包括在(短)时间限制内提出的多个数量的问题,以查看答题者可以答对多少问题。举例:打字测试。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'''{{ruby|难度测试|Power Test}}'''包括{{ruby|难度增加|耗费脑细胞}}的问题。举例:数学测试。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(学校滴考试结合了速度测试和力量测试。)
| |
− | <br><br>
| |
− | '''{{ruby|小组测试|Group Test}}''',一次考试多人参与。 考官和考试者之间的互动很少。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'''{{ruby|个人测试|Individual Test}}'''使得考官和考生之间的互动更多。
| |
− | <br><br>
| |
− | '''<del>知道什么是智力吗?</del>'''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'''{{ruby|智力|Intelligence}}'''即(以生产性的方式)收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。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'''{{ruby|流体智力|Fluid Intelligence}}''':解决抽象问题和获取新信息与新技能的能力。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'''{{ruby|晶体智力|Crystal Intelligence}}''':包括使用 随时间积累的 知识。
| |
− | <br><br>
| |
− | '''{{ruby|查尔斯·斯皮尔曼|Charles Spearman}}'''使用了一种统计技术,后被定义为'''{{ruby|因子分析|Factor Analysis}}''',并发现我们看到人们对许多不同技术的掌握实际上是一种'''{{ruby|普遍智力|General Intelligence}}''',也称为'''{{ruby|G因子|G Factors}}'''。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“若你擅长做一件事,你可以将这种精力和能力转到另一件事上。”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{{ruby|因子分析|Factor Analysis}}是一种统计方法,用于描述观察到的,相关的变量之间的{{ruby|可变性|Variability}},在一个潜在的较低数量的未观察到的变量(名为{{ruby|因素|Factors}})。
| |
− | <br><br>
| |
− | 性格特征: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举例:准时、勤奋、积极的态度。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<img src="https://www.mindstrengthbalance.com/mindwp/wp-content/uploads/2021/03/intelligences.jpg" style="width:432px" />
| |
− | <br><br>
| |
− | '''{{ruby|丹尼尔·戈尔曼|Daniel Goleman}}'''曾经是研究'''{{ruby|情绪智力|Emotional Intelligence}}(情商)'''滴先驱!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'''情商(EQ)'''类似于'''{{ruby|霍华德·加德纳|Howard Gardner}}'''的'''{{ruby|内心的|Intrapersonal}}'''和'''{{ruby|人际的|Interpersonal}}'''概念。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<img src="https://www.commonspaces.eu/media/images/oers/IMG-20180415-WA0029.png" style="width:432px" />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({{ruby|自我意识|Self Awareness}}) ({{ruby|社会意识|Social Awareness}})<br>
| |
− | ({{ruby|自我管理|Self-Management}}) ({{ruby|关系管理|Relationship-Management}})
| |
− | <br>
| |
− | <img src="https://userscontent2.emaze.com/images/4e2a3468-7c41-4231-bd74-5f2f76911ddc/e84b4ccf-f499-40e9-94c1-c0b1c7a63e30.png" style="width:432px" />
| |
− | <br><br>
| |
− | | |
− | | |
− | | |
− | | |
− | | |
− | | |
− | (待补充)
| |
− | ----
| |
− | | |
− | ==-{心理学卷·其之拾贰·變態之境}-==
| |
− | 待补充
| |
− | ----
| |
− | | |
− | ==-{心理学卷·其之拾叁·心疾之療}-==
| |
− | 待补充
| |
− | ----
| |
− | | |
− | ==終わり==
| |